纸间的供养——邵武一中求真读书社在教工阅览室举办第24期读书分享会

作者:黄勇英 来源:原创 日期:2023-03-15 人气:1362



2023年3月12日下午,邵武一中求真读书社在教工阅览室举办第24期读书分享活动。本次活动分享的书目是作家苏沧桑的《纸上》,由黄勇英老师主持。


微信图片_20230317081813.jpg


整场读书会分为五个环节,分别为内容简介环节、思考讨论环节、读书心得分享环节、经典片段朗读环节、相关阅读推荐环节。

在为同学们介绍了作者情况、作品内容和相关评价后,黄勇英老师指出,苏沧桑的散文逐渐成为当下美文写作的典型代表。她的散文也经常被作为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因此她被大家称作“高考热点作家”。在被问到希望自己创作的散文给青少年传递出什么样的文学观和生活观时,她说:“守赤子之心,接人间地气,信万物有灵,书天地大美。”


微信图片_20230317082004.jpg


“散文要美,散文要真,散文要灵性,散文要大气,散文要有担当。”苏沧桑为学生指出了散文写作的方向,并表示希望大家“多读、多记、多观察、多体验”,常怀一颗赤子之心,悲悯之心,这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

在“走进篇章的品味”一节中,黄勇英老师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别具匠心的构思两个话题对作品的内容给予深入品鉴,给同学们带去很大的触动,让同学们对苏沧桑作品的特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思考讨论”环节,黄勇英老师就《纸上》一书提出三个思考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

1、有评论家说,《纸上》是有来源、现场、去向的,是有声音、色彩、味道、纹理的,是密布质感和充满活力。对此你如何理解?

2. 找出你喜欢的富有诗意的语言或细节加以点评。

3、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非遗和非遗传承人?

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对这三个问题交换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接着有六位同学对以上问题进行发言。在发言中,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对书中细节描写和富有诗意的语言的认知,同时就非遗和非遗传承人这个话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非遗既要传承下去,又要融入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同时,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加入相关的非遗内容,给同学们走进非遗的机会;非遗传承人的坚持难能可贵,希望当地政府对非遗传承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读书心得分享环节有16位同学上台进行了精彩的读书分享,他们分别是刘鑫榕、高玮奕、罗艺茹。朗诵环节有三位同学上台朗诵经典片段。



参加本次读书会的求真读书社社员积极思考、认真表达。他们无论是上台分享读书心得还是朗读经典片段都十分精彩,博得同学和老师的热烈掌声。

在“相关阅读推荐环节”,黄勇英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梵高的自传性作品《亲爱的提奥》,这本书是梵高书信体自传,内容为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按日期编撰成书,真实反映了梵高的艺术创作经过和心路历程。

最后,本期读书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读书活动结束后,全体参与师生合影留言。


微信图片_20230317082334.jpg


附现场分享的三篇读书心得:


纸上得来皆汗水,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读后感

 刘鑫榕  高二(3)班


  “她在纸间供养中国江南最后的蚕桑”,十月文学奖为本书撰写的颁奖词如是说。这本散文集目击了江南散文作家苏沧桑深入田野山村,与民族记忆在劳作与生活过程中相知相识的许多瞬间。她在江南桑田,与很可能是最后一代的养蚕人家共同孕育春蚕,看春天的小兽与命运搏斗;陪伴戏班一起度过封箱前黄梅时节的流浪生活,唱一曲舒童年的戏曲梦,虽唱不尽戏班生活的艰难,却愈发显出传统戏班人之间羁绊的温情与珍贵;在茶田间与坚韧隐忍如一株老茶树的茶农共同度过采茶十二时辰;与坚持在纸上传承中华文化的古艺造纸人一家共同讲述传承的故事。还有《牧蜂图》里浪迹天涯,追花夺蜜的养蜂人,《船娘》中漂泊西湖三十余年的船娘,《冬酿》里执着古法制酒寂寞而坚定的古法酿酒人,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起初翻开这本书,我是有些局促的,作为一个小县城的孩子,我不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有许多社会实践经验,也不像农村孩子一样能深入乡土,与大自然亲切接触,对于劳动实践,乡土风物都不能算是熟悉了解,甚至对它们有些许排斥和隔膜。但是跟随着苏沧桑的脚步,看着她所描绘出那栩栩如生的淳朴人物,看她在讲述传统技术的时候的细致入微,按时辰节令循序渐进,又在人物塑造上佐以名为“现实”的调料,使故事真实而有趣。这使我似乎能释怀了,之前在语文阅读上做到过一篇文章,说大文豪可以用想象力撰写自己不能亲临的远方,借此体验精神的旅行。在看《纸上》时我也仿若是精神在旅行,在现实的笔触下感受了精神的农忙。

 文中使用的两种技巧让我印象深刻。第一种是文艺描写与真实描写的碰撞,这本书的文艺性质自然是非常浓厚,苏老师非常擅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去描写景色和人物,比如“她眼里闪过一轮冬日下午三四点钟温柔的太阳”“黄梅雨轻声下了起来,零星几点,像冬日里的星”等等,文章确实因此而优美动人,读之令人心头一暖,但倘若仅此似乎不够。在行文遣句中,苏老师有时会放弃一部分优美描写,而会摘录文中人物的朋友圈,通过他们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口语化表达和表情包使用,以及精简而生动的去描写他们的配图和发来的视频等等,使作品更加贴近现代真实生活,而非脱离生活,使文章不仅仅用艺术手法展现当代的传统文化传承。这样的处理使文章兼具美文的特点又不失去其写实性,作品的深度不浮于表面,而能深刻地去发出传统文化应何去何从这样的时代问题

第二种技巧是东西方的类比,在自序中苏老师开篇就用了阿拉斯加腹地的塔那诺河钟摆为意象,去展现春到来的时刻;在《春蚕记》苏老师则用了日本游戏口袋妖怪中的月精灵去比喻春蚕;在《与茶》这篇文章中,这个手法尤其出彩,苏老师借南美的诸多意象与文中情节和人物做类比,展现了非常独特的文学风味。苏老师以东西方的类比,去撰写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问题,指出了世界文明的相似性,更希望传统文化能借东西方交流发扬光大,感染更多的人,让全世界人都如《与茶》中的戴伦一样了解,理解并喜爱着中华传统文化。

曾经看苏老师的访谈,她说她的父亲在一家三姐弟童年时,为他们购置了一片近山的后院,是为了让他们能亲身实践和体验大自然,数十年后,苏老师用实践体验的汗水为我们在纸上构筑了一片精神的后院,我们可能无法亲临躬行劳动现场,但我们可以在心中体验,种下一颗躬行的种子。



 于纷繁处找到自我满足

 高玮奕     高二(14)班


《纸上》这本书带给我最感动的地方是,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有一种对于劳作生活的满足感和一种执着的追求。

在《春蚕记》里,作者写:“通往家门的窄窄的小路上,落满了桑葚。泥地被桑葚洇染成了大片大片的紫色,像开满了迎他们回家的鲜花。”

在《纸上》中,作者写:“作者写朱中华的伯父掰开一团竹料,抽出一瓣竹片——他说这就是纸的胚胎,纸的精灵。”

在《与茶》里,作者写:“对于黄建春来说,茶就是茶,是土地的馈赠,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些无不在闪耀着这些普通老百姓的人文光芒。他们艰辛的劳作,做着外人不理解的苦活,但他们却乐在其中享受着劳动的美丽,传承着中华民族光辉的文明。

尤其在看到《冬酿》这一篇,我回想起了外婆家厨房边的那个酒窖,我记得我坐在外婆的身边,偷偷尝甜的发腻的米酒,我记得昏暗灯光下外婆一丝一丝的头发。我们老劝她安居于喧闹的城市,难道不是忽略了她自我满足的农忙生活了吗?对于她们来说,这样的农忙已经根植在血脉中,他们扎根在土地中,生长在乡村的清风细雨中,他们感知自然的力量,触摸时光的流动。他们微小,像璀璨银河中的一粒星子,却又伟大,在山野的空间里弯下微躬的腰,将汗水播撒在大地上。他们也许是生活窘迫的山野农夫,但他们身上具有质朴、纯真、执着、永恒的品质。

 我想起了另一个概念——韩炳哲所说的倦怠社会。我看过一个很喜欢的up主聊到它,他说,我们处在倦怠社会。不仅仅只是一种疲累,而是甚至没有时间分给疲累,必须马上投入接下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好像确实是这样,我们不停地在忙碌,在学习,可是当忙完了、学完了,我们却觉得空虚,这就是一种倦怠感。

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满足感,也值得我们细细思考。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很惬意,很舒适,大概是因为在《纸上》里我看到了另一种我理想的生活,有所求,有所乐,体会普通日常中的不平凡与欢乐。祝愿,我们始终能在纷繁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追求,得到自我满足感。



《纸上》读后感

   罗艺茹  高二(1)班


很荣幸能在这里分享一些我的阅读感受,希望这些稚嫩的文字能够和大家产生一些些共鸣。

说到这本书,第一让我惊叹的便是它的质感,很惭愧的是抚摸这本书封的次数绝对比我翻阅它的次数要多。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文字,也像他的封皮一般,值得我慢慢抚摸,细细咀嚼。

我很少接触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读物,这本书显然是拉近了我与那些传统工艺的距离,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传统工艺有多美,能走多远。

读这本书,像是在欣赏一部文字版的纪录片,透过苏沧桑充满水汽和灵气的文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份份情绪,我仿佛就在现场之中,与作者一起体验那份传统文化之美。通过女性作者细腻温柔的视角,我们得以了解美的来路,不只欣赏。传统手艺之美流淌在千年的纸上。也许若干年后这些传统文化已不复存在,但这份优美的文字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记住它们曾经来过。就像她在自序中写到的:“未来的人读到时,依然能从中触摸到一双双人民的手,听到更接近天空或大地的声音,看到始终萦绕在人类文明之河上古老而丰盈的元气。”

看完这本书,我在豆瓣上评分时也看到了许多读者的短评,有人指责这本书的文字过于矫情或太过刻意。而我坚持认为,这样美的中国传统文化,用多夸张的语言都不为过,如果我有幸去体验一次养蚕造纸,我想,那些古老手艺给人带来灵魂的震撼定比文字带来的要深,要更具有美感。

最后,关于非遗传承人,他们面临的困境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一些人里的眼里他们看起来那么奇怪,做着赚不了多少钱甚至难以维持生计的事。但就是很感谢一直有这样的人,过着我们未曾经历过的生活,坚持在艰难的道路上慢慢地,慢慢地走。

我由衷地希望中华文明灿烂依旧,传承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