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榴 • 社团活动】求真读书社第25期读书分享活动之读书心得

作者:求真读书社 来源:原创 日期:2023-05-23 人气:1286



640 (11).jpg

明知缺少真爱,仍欲饮鸩止渴


高二(3)班  刘鑫榕


固执的天才,理性的疯子。

——文森特·梵高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这本书收录了文森特·梵高从二十岁到三十七岁间写给他弟弟提奥的数百封信件,信件长短不一,有时悲伤,有时积极。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瞥见梵高的艺术造诣和文学素养,他的描写中色彩鲜明,像诗一样的文字和字里行间景物那质朴的肌理,令人仿佛可以看见那或清新或阴沉的自然风物。而信中的那个荷兰小镇的红发少年,他的人生犹如硬币的正反两面,其中一面是黑暗,在生活中他穷困潦倒,不得不依靠他弟弟的资助作画,不被他人理解,甚至被整个教区的人排斥,受尽世俗的冷遇;而另一面却光彩夺目,以强烈的渴望和对艺术的爱,创作出了数目惊人的优秀作品,他奉献给艺术的,不仅是内心的狂热和一时的激情,还有持之以恒且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不为他人所动的、日复一日的勤奋。

“谁要是可惜自己的生命,终会失去生命,但是谁要不惜生命去换取更崇高的东西,他终会得到。”他总是在最穷苦的乡村,最肮脏的角落作画,即使在苦难的深渊中沉沦,却仍心有平静,这种平静是一种雄心,他说:“总有一天我要用我的作品向世人展示,这样一个自大又无足轻重的人,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在他的奋斗过程中,周围的人来来去去,文森特叔叔对他很好,但在他屡次改变主意,不知道人生路往何方后也慢慢放弃了他;父亲和母亲爱他,但是都不理解他,以至于之后与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梵高把自己比喻成一只“粗野的狗”而不被父母接受;喜欢的寡妇表姐在他的求爱面前回以“不,绝不,永不”,而其他家人也都对这段爱情给予否定和打压;认识的许多画家朋友也都最终与他生疏或不再往来。因此,出于同情,他资助了身世凄惨的茜恩,这个在旁人眼里不值得被拯救的,被世俗认为是“烂人”的女人,尤其是此时梵高还正受着他弟弟的资助维生,他的选择究竟是为什么呢?

也许正是因为他那颗脆弱而敏感的心,让他在那些周围人的否定,“不,绝不,永不”的拒绝,“粗野的狗”的排斥中,诞生了一种被他人认同的渴望,一种理想被他人理解的渴望,一种在艺术生活中被支持的渴望,一种被更弱小的人需要的渴望,也是一种被爱和爱他人的渴望,他难以尝到这些畸形而对普通人来说无比简单的渴望带来的甘甜,因而他明知“即使我们缺乏真爱”,也仍想饮鸩止渴。

图片

芸芸众生之中的命运转折


高二(9)班  余文轩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收录了梵高一生中的重要信件,我们可以从这位画家的真切自白中直入他的心灵。这些书信文笔流畅,思想不乏人生哲理,是完全可以当做散文去阅读的。

那个荷兰小镇的红发少年,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他命定的人生道路。如果这样一个人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想来也是不受欢迎的。他长相平庸、性格乖僻、疯癫偏执、身无分文,一心做着不能填饱肚子的艺术梦;只能说,艺术家不属于这个尘世,他们是为艺术而生,使命是用艺术来照亮尘世。

梵高有作为艺术家的天赋,他观察自然细致入微,用文字描绘风景也栩栩如生。大自然的每一幕都刻画在他的脑海里,他竭力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艺术需要天赋,然而梵高最大的成功是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勤奋,坚持不懈地追求,才为人间留下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这位自学成才的画家,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自我发现和自我觉醒。“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想杜米埃那样去思索,去感受,不去理会那些纷纷扰扰,而集中精力于能给我们思想启迪,比草地或白云更你能打动人心的事物上去。”

同时他也重视基础的学习和积累。“声名鹊起的画家往往只能风光一时,只有那些信仰并喜欢学习解剖学、透视法和比例等别人觉得枯燥无聊的东西的人,才能在绘画的道路上坚持到底,缓慢却又确定无疑地成长。”

他一边通过大量的临摹进行自学,一边向同行学习,从素描、水彩、石版,一直摸索到油画,吸收巴比松派、印象派、点画派等各个画派的特点,他吸收传统又颠覆传统,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梵高的创作时光只有短短十年,但是作品数量惊人,他奉献给艺术的,不仅是狂热和激情,还有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勤奋。

“谁要是可惜自己的生命,终会失去生命,但是谁要不惜生命去换取更崇高的东西,他终会得到。”他如是说,也如是做。

高更这样评价他:“当今的艺术已经成了被冰冷的计算左右的生意,而你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坚守了初心。”我想,无论是古今中外,他不汲汲于得失而能在世俗潮流中坚守本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上个星期曾偶遇咏樱老师,那时我对此书的内容和读书心得颇有苦恼,我当时认为,这本书似乎都是在讲生活中的细微小事,我好像还不能发现什么可看之处,便以此询问了咏樱老师,她娓娓道来:“读这本书,表象是生活中的琐事,但内涵其实为梵高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众多苦难,是如何与之斗争,这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应该关注的地方。”我悟然。

虽然在他的时代,梵高不容于世俗,但他依然在世俗中踽踽独行,哪怕是在最潦倒落魄的时候,也不曾放弃艺术创作的热情。“虽然我们可能会不时失败,虽然我们有时会心灰意冷,但我们都必须愈挫愈勇,就算最终事与愿违也无怨无悔。”

天赋给了梵高一双敏感的眼睛,而阅读滋养着他的心灵。梵高一生手不释卷,文学始终是他须臾不可离的伴侣。他对提奥说“通过阅读,你就会开始思考许多事情,思考所有的事情,而通过思考,你的思想水平就会提升,不管你愿不愿意。”写到这时不禁停笔,我想,文学具有延续性,时代性,阅读和文学滋养了他,让他有更加从容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底气他虽总在苦难的深渊中沉沦,但他内心依然有平静,纯净和和谐的存在。我想,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于阅读中浸润,于书香中遨游呢?若如此,终将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之悠然自得之心,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我们也能释然一笑从容应对了。

虽然历史终究不可触摸,虽然过于纯粹难以见容于尘世,然而那颗灼灼的艺术灵魂,时空终无法使它蒙尘。芸芸众生之中,梵高的人生之路转折无数,他仍不改本心,于世俗中踽踽独行,终出类拔萃,垂芳千古。

图片

柔软的力量


高二(14)班  高玮奕

在梵高去世的百余年的今天后,梵高的名字总是和疯子天才一起出现,人们将他的精神神魔化,把他的人生当作奇闻谈论,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内心是多么丰富、细腻。正如爱伦坡所言:“人们热衷于从尖刻的传闻中寻找深刻的道理。”我想,这本书会给大家展现一个更真实、丰盈的梵高。

 这本书开头以弟媳的回忆作了序,介绍了梵高家族的历史与梵高的个人经历。在他人的视角中,梵高人生跌宕起伏,无数次的徘徊迷茫,经受打击。但在后文的梵高的亲笔书信中,又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梵高。

 他劝勉弟弟:“我建议你看看你的那些书,并且要一直保持如此。要确保这样做,它能使你心绪安宁。但同时要警惕不能思想狭隘,或害怕阅读与你观念截然不同的著作,那些著作是舒适生活的来源。”

  他说:“要追求光明和自由,不要过深的陷入世俗的污浊中。”

  不同于世俗眼中的疯魔,他阅读量丰富,学会了多门语言,有着令人讶异的对文字的敏感。每每读到他对各种自然的描绘,我的脑海里似乎都能浮现起他在道路上踽踽独行的影子,浮现起他一个人漫步乡野,执着地描写、绘画……他对文字的应用似乎和他的绘画贯通了,交织真实与灵动之感,简单两三句便足以打动人心。

这样的梵高,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评论:“梵高的珍贵不是因为他名为梵高,是因为他在痛苦中展现出来的柔和力量。”似乎人们对梵高的印象永远停留在“一位疯癫而伟大的艺术家”,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欢畅,他的哀怅,他的柔软,他的真诚,他熠熠发光的灵魂却常常被掩埋在刻板印象之下。

  这是悲哀之事,也是警醒之钟。我们也应该在某些时刻,放下固有印象,尝试去了解一个真正的人,也许我们就会被那些或真实,或热烈,或温柔的力量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