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一中新教师岗前培训

作者:jys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4-08-23 人气:3086

目录

一、新教师的“开学攻略”

二、新教师的教学研究入手

三、帮扶新教师的门道

四、课堂教学中的十大技能

五、教师成功的关键

六、新教师该如何消除焦虑

               新教师的“开学攻略”

 思想准备篇

1、珍惜第一份工作,在“熬”中成熟、成长

爸妈供自己上大学、自己参加教师招录非常不易,千万不要因一句话不和、一件事不顺、一次小小挫折等小磕绊就冲动提出辞职,务必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阅历、心态、成就感影响终生,许多人一生碌碌无为大多都与走不出第一份工作失败阴影有关。

据观察,年轻教师辞职有“232现象”:二周、三个月、二年。因此新入职教师要“熬”过“三个一”: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先熬过第一个月,你就成功了一大步。教师工作是一种技术活,经历、经验都是熬出来的,因此要珍惜自己第一份工作,在“熬”中成熟、成长。

2、降低心理预期、准确定位

有些新入职教师非常努力,但始终达不到自己心中目标,甚至相差很大。失败一次,受打击一次;失败次数多了,就会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教师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的怪想法。

但其实,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比不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再正常不过了。因此,若刚开始就能跟上同事节奏、步伐,就相当不错了,也算非常优秀了。

3、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愿意陪伴孩子成长

成为教师,意味着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传递美好和力量。教育之路,任重道远,不仅会给老师带来欢笑和感动,也会带来疲惫和压力。但是选择当教师,更多的是使我们每天快乐无比,让我们在看着孩子们成长的同时,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人生:如果再选择一次的话,还要当“孩子王”!

4、制定职业规划,寻找志同道合的对手

新教师们应该从入职第一天就制定、实施一份职业规划,给自己中长期的工作设置一个方向。同时在同事中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对手”,双方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发现彼此的优势,共同进步。

课前准备篇

1、保持精神愉悦

新教师上第一节课的前一天晚上最好不要再反复模拟即将到来的新课,而是要早些休息,以保证第二天能有最好的精神状态;上课的当天早晨可以早起冲个澡,吃好早饭;上课时应提前10分钟到教室门口微笑着等待学生到来。愉悦的精神状态会让第一节课事半功倍。

2、着装得体

教师的着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如何看待和接纳教师,更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度,同时也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态度和课堂纪律,因此教师应该相当重视自己的着装。

一些经验总结表明,教师的着装色调应尽量柔和,衣服要整洁、干净、合身,穿短裙、破洞裤、背心、拖鞋或化妆过重等,都是不合适的。

3、精彩的开场白

开场白是新教师进行自我推销的最佳时机,简短的几句风趣、幽默而不失儒雅的话语,可以立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起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同时最好准备一份自我介绍的PPT,结合照片介绍自身的经历,说明自己的理想及对学生的期待。此外,还要把联系方式告诉学生,以方便学生能够及时联系到你。

4、巧妙设计三阶段问卷,提高教学水平

在学期初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家庭教育状况等;期中通过问卷征求学生对班级管理、自己教学的真实想法和建议;期末让学生给自己一个鉴定评价。这些问卷可以解决教学生活的大部分问题。

课堂教学篇

1、第一印象很重要

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2、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3、课堂要立规矩

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4、尽量多给学生发言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5、善待学生的错误

教室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宽待错误,更要善于利用错误,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功效。

6、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一个轻轻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7、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

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师不但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8、要有慧心、恒心和耐心

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日常交往篇

1、积极主动向老教师请教

作为新教师,在工作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所以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弥补自己知识量的不足和经验的缺乏,也可以去老教师的教室里听课,这是能快速获取鲜活、有用的教学经验的方式。

2、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

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与“学生交往过密”。但是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距离,就没有威严,就谈不上教育。保持适当的距离,会产生威严和美感。

距离产生美。当你与学生过分亲近,学生分不清课堂课时;当你与学生太熟,学生对你的指令选择性接受或不当回事,那么你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3、与家长全面沟通,平等交流且不定性处理

与家长的沟通其实并不困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全面多方位地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近况。但是需要注意描述学生的行为时,不要做反面的定性评论,尤其不能用直接用“懒惰”“自制力差”等词来贬低学生。用具体的案例提出问题,找寻解决方法效果会更好。

新教师的教学研究入手

新学期初登讲台,新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教学研究。对于新教师而言,教学研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新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它自己的特点。

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对能否上好课至关重要。学校对新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课视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或决策研究,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了解课标。只有了解了课程标准才能把握学科目标,才能使用好教材。

二是熟悉教材。对教材总的框架或编排要认真钻研,这样才能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对一篇文章的教授,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以及作不同的处理在教学中是允许的,但新教师对学科的整体要求还不了解,此时很容易发生偏差及迷失目标。

三是熟悉学生。新教师所任教的课往往是各学段的起始阶段,这里存在着高低学段学生的知识及学习方法衔接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四是熟悉教学环境及教学设备。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完备的决策方案应当是开放的,或应预设多种方案。因为课堂随时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决策也相应要有一定的应变性。

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

新教师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了教学效果;只会依据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无法按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新教师应以研究的姿态从事教学,要多关注一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多考虑一点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当自己的教学目标与课堂的实际效果发生偏差时,当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或局面失控时,能及时作出判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进度或教学方法。说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就是把上课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创造性及实验性的事情去做。

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十分重视听课对新教师的作用,都不同程度地给新教师下达了听课任务。但新教师听课往往有以下误区:听课仅是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听课任务;听课是为了“克隆”,新教师容易把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作为“摹本”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自己的课上。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听课质量,减轻新教师过多听课的负担,我们主张新教师把听课视为一种研究,即对课例的比较研究。新教师在听别人的课时应该有意识地同自己的课进行比较。如听同一年级的课时,新教师要先自己备好课,再去听优秀教师的课,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上课教师的课有什么不同。如有差距要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同时也试着分析自己的优势,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如听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教师的课,要预先了解上课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上课思路,再去听课。听课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听课后要同上课教师交换意见,同时可作一些简单的调查,询问学生对这一课的反应等。

教学是需要经验的活动,比较式听课可以给新教师提供另一种教学的“样本”及可供学习的经验,从而加速教师成长。

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

听完课就要进行评课。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评课者要对所听的课作深入细致及实事求是的分析。这里所讲的新教师的评课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新教师的课请老教师或同伴来评点,二是对老教师的课作出评价。请老教师来评点新教师的课,是每一位新教师的必由之路,因为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新教师必须虚心请教及认真对待。请同伴来听课或对同伴的课进行评点,意义也很大,因为同伴相当于一面镜子,其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能比较容易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及优势。往往同伴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自己上课时不易发现。

新教师在听了老教师的课后也要作出评价,并总结出老教师们的优点。听一堂课要有一堂课的收获,听一位教师的课就应“偷”得一点经验。

教后记是一种反思性研究--------

教学是一门不乏遗憾的艺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与寻找问题,新教师要做好“教学后记”,以便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新教师的反思应包括对听课、上课等教学现象及教学事件的反思,反思是在同自己已有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进行比照,没有反思的教育不可能深刻,没有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

读书是更新观念、寻求精神支点的研究-------

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基层学校的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许多新教师缺少系统的、应用性强的教学理论或观念。读书可以弥补新教师的这一缺陷,并且随着教学的深入,这种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刚工作的一段时间是新教师感情最丰富、最敏感,精神又较为脆弱的时期,读书能为新教师提供精神支柱。因此,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也应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态度。

帮扶新教师的门道

新学期开学,很多学校为了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实行了新老教师“结对子”等帮扶措施,主要形式就是互相听课评课,几周过去,就各自忙各自的了。如果帮扶新教师仅仅停留在听课评课上,势必事倍功半。在我看来,各个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帮扶新教师的“门道”。

一是“引”。新教师刚入职,面对的教材、学生既新鲜又陌生,如何让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融入教学实践中,是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老教师,要做新教师的“引路人”,一是思想上引,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新教师感觉到身为人师的责任、担当和的光荣、自豪。这就要求老教师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时时处处做示范、做楷模,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新教师。二是理念上引,老教师需要在与新教师不断共同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研讨的过程中,帮助新教师了解新的课程观、新的课堂观、新的评价观以及新的教学观、学生观等,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的新需要。三是常规上引,老教师要上好常态课,与新教师一起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管理学生,让新教师做到全程、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现场观摩常态教育教学行为,获取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方法。

二是“研”。研课是新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对新教师而言,更需要细细研磨每一节课。一是要研教材。共同研读教材、教参,研究教材处理的方法,可以让新教师对教材有新的感悟和新的理解。二是要研教法。一节课,既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这就需要新老教师一起研究适合课程、适合学生的新教法。三是要研学法。新教师由于初上讲台,总想把所有知识都一一灌输给学生。老教师要在肯定新教师热情的同时,更要让新教师懂得“读书贵在自读自悟”,可通过“小组合作”“师友互助”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学习的主人。

三是“思”。老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引导新教师一起在反思中成熟、成长。一是思所得。经过帮扶,新教师在教学中会有一些“获得感”,比如与学生磨合期发生的故事、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应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等,这些成功的做法,可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二是思所失。成绩固然值得反思,但教训更值得总结。新教师毕竟刚入职教师岗位,教学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与家长沟通时出现的尴尬,备课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现象等,都值得反思。三是思所创。在教学过程中,新教师会有一些探索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比如有关教学规律的新认知、课堂组织的新妙招、高效学习的新途径等,及时归类与取舍,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课堂教学中的十大技能

一、语言表达技能(关键词:余音长鸣)

课堂上教师不能多讲,但不能不讲,如果要讲,就讲出个“余音长鸣”。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所讲语言的轻、重、缓、急,高、低、长、短,使课堂中教师的话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特别是:开课导语、环节过渡语、重难点启示语的表达,一定要在课前就想到如何表达才会产生余音长鸣的效果。

二、情感交流技能(关键词:融为一体)

“亲其师,乐其道”。是老一辈留下的宝贵经验,现代课堂上,师生在情感上必须产生共鸣,最佳状态是“融为一体”。若想达到这一层次,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真诚、幽默、温暖、博爱,切忌冲动。这一技能是长期修为方可达到,应向这一方向努力。

三、板书技能(关键词:点石成金)

再好的语言和多媒体手段,都难抵粉笔板书的效果,因为粉笔板书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在揭示本节课重点难点及知识本质升华的内容时适时板书,庄重的字体通过教师灵动的手板书出来,再加以确认,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四、沟通技能(关键字:激情洋溢)

课堂是交流沟通的手段,教师是本节目的的主持人,你的激情洋溢沟通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你的冷淡会导致课堂的沉闷;故此每堂课课前酝酿角色,课中要进入角色,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五、调控技能(关键词:激活思维,激励竞争)

课堂教学过程如同演一本戏,既有平和过渡期,又有高潮形成期,平淡中积累情绪,高潮时爆发激情。当学生思绪沉闷不能积极地举手答题时,要善于捕捉亮点,激活思维;当学生情绪低落,相互观望时,要善于调动情绪、激励竞争。使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必要时能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力。

六、揭示思维过程的技能(关键词:适时揭示,不留疑点)

课堂上,落实知识与能力的最佳手段就是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当学生正确回答或解答完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可采用非暗示性揭示,如:“你是如何思考的?”、“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通过他的讲解既达到智慧共享,又使教师准确把握学生思维的线索;当学生在上堂板书解决问题遇到障碍时,采用暗示性揭示,如:“你是否思考过……”,“如果……,会怎么样?”为该生搭建一个台阶,使其及时排除障碍,正确完成解题任务。揭示学生思维的过程,并非不分大小问题,每问必揭,而是针对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适时揭示,不留疑点。

七、矫正技能(关键词:发现、矫正、确认)

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回答或解答问题的错误,这些错误“由谁发现?”“由谁矫正?”“由谁确认?”体现着教师的矫正技能。当问题是个性化的,多数学生举手示意要纠正,应由学生完成以上三点;如果是共性错误,个别学生存在顾虑,仍由学生发现,学生矫正,教师确认;如果是典型的具有思想性的方法错误,由教师完成全面矫正,并指出这一方法的运用范围及特点,使学生释疑后大有收获。

八、组织教学技能(关键词:突发奇想,自然生成)

课堂上,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何时让学生讲解;何时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何时创设一个活动情境激活课堂氛围。有时在课前是不易预想的,这需要在课堂上突发奇想,自然生成,根据当前的学情具体组织,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对问题有比较成熟的见解时,应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是,可以让他们讲解;当多数学生处于疑惑状态是,让他们交流讨论;当课堂长时间处于沉闷状态时,应设置活动情境激活课堂。合理的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效益大大提高。

九、提问的技能(关键词:问什么?怎样问?)

课堂中的提问,是项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技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问什么?二是怎样问?课堂上不能步步都问。一问到底,应该做到“问四点”,即“问关键点,问重点,问难点,问不同点”,所问的内容具有一定思考价值,并能使学生渴望回答的问题;对于怎样问,应学会“四问”,即“首问,补问,追问,求异问”。首问,指向第一个人提出问题;补问是指补充提问,如“谁帮他答得更完美?”;追问是揭示思维过程的提问,如“你怎么想的?”;求异问是征求不同看法和方法的提问,如“哪位同学有不同的方法,举手示意。”提问是技能,更是艺术,运用得当,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又深远的影响。

十、评价的技能(关键词:鼓励、欣赏、夸奖、榜样)

课堂评价与普通意义上的评价相比,要更为细小而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分为鼓励性评价,欣赏性评价,夸奖式评价,榜样性评价。当学生回答有缺陷时,采用鼓励性评价,如:“如果你再自信一点,会答的更好!”;当学生的回答有一定亮点时,采用欣赏性评价,如:“虽然你的答案有点小问题,但你宏亮流畅的表达值得大家借鉴。”;当学生回答很完美时,采用夸奖式评价,如:“真棒!”;当学生正确地用不同角度(或方法)解答问题,应采用榜样性评价,如“你的新思路,老师都没想到,值得我们大家向你学习,为他鼓掌!”。课堂评价是手段,目的是在落实的同时,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学风,一旦这种学风形成,课堂效益会出大幅度提高。

  以上十种课堂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师通过课堂教学逐步修炼形成,如果你对这些技能达到运用自如的水平,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师,努力吧。

教师成功的关键:做好六个研究!

(一):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要研究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劣势有哪些,我们不妨作这些思考。

①,要研究自身总的知识结构如何?

除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有哪些知识领域是自已所了解的、熟悉的、爱好的和能对学生施加影响的。

②,要研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

哪些专业知识是自己的所长,研究较深的,指导起来得心应手的,并已获得成功的。

③要研究自身特长如何?

这些特长如何在教学中得到发挥?如何使自己的特长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些特长可以是专业的、外显的:例如语文老师的书法、朗诵、表演。数学老师讲几何,不用圆规能随手画出标准的圆…

也可以是专业的、内显的:如语文老师长于哪些文体,哪种文学样式的教学;还可以是非专业的、外显的:诸如体育、艺术、电脑;也可以是非专业的、内显的:如擅长音乐、组织管理、作思想工作…

④要研究自己不足的方面有哪些?

怎样去及时“充电”?什么时间去“充电”?用什么方式去“充电”?

这些研究,利于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施展个人魅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自己分析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和思考研究教学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从而使新研究的问题切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研究学生,做到知彼

重点研究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规律。

我们提倡研究学生,不但提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和身心的特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知识状况,更要研究他们学习的认知规律。

从认识论角度讲,学习的认知规律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可把它概括为“通读、质疑、理解、积累、运用”这五大环节。

即认真读书,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掌握知识、运用实践,如此反复进行,便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品味到本学科的所涵蕴的审美情趣和浓厚的人文韵致。

由此看来,研究学生,是从知彼的角度,在因材施教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问题,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三):研究教材,做到知书

即对教材的研究。

在观念方面,要着眼于学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更要审视自身的观念是否改变,因为教师观念上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法上的改进,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经验,教师就会主动去学习,在教学中就会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研究新教材,首先要从客观上把握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比较新旧教材在知识体系、编排体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要作到心中有数。

还要研究各课之间、单元之间、各册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最后,发现新教材有哪些不足。并对此进行弥补,不然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一落千丈。这些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研究教学,做到知法

(1)如何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因此一堂好课不重在看教师在课堂讲得如何神采飞扬,吹得如何天花乱坠;而是重在看教师能否能“惜口如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是否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方面我们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其教法。

(2)如何处理“惜口如金”与“泼墨如云”的关系。

在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观念上,我们的老师有待进一步明确。

两讲原则:(两讲要做到泼墨如云)

①,知识的难点,因为难,不讲学生便难于理解,所以教师必须讲。

②,知识的重点、关键之点教师不讲学生便不能把握,老师必须讲。这“两讲”,作为教师必须讲深、讲透。

三不讲的原则:(三不讲要做到息口如金)

①,文本中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的不讲。

②,文本中的知识、学生还没掌握但通过自学能把握的不讲,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把握。

③,文本中的知识,教师讲后学生也不能把握,不讲。要敢于“舍得”有“舍”才有“得”。

(五):研究考试,做到知考

考试,是我们教师的生命线。有以下几个研究。

研究《考纲》与“考题”的关系。

①,规定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

②,难点、重点有哪些。

③,考试的题型有哪几类、分布的比例怎样。

④,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以上几点,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细细体味。

(六):集体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比较繁杂的,如若靠单兵作战很难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了。有时候就需要同事帮忙评判,也需要大家集体钻研,诸多问题,必须靠群策群力才能办到。

新教师该如何消除焦虑?

随着开学日子的临近,心理的恐惧日益加剧,这就是典型的“开学综合症”。我们发现,“开学综合症”不仅困扰着新教师,同时也让度过一个悠长假期的老教师烦恼不已。接下来,我们就给各位新老教师们送来“药方”,快来看看吧,包管药到病除。

症状1

暑假作息紊乱的后遗症:凌晨两点仍然清醒、痘痘、赖床症一一出现,怎么让身体快速回到有序状态?

药方:

1.一杯热牛奶,一副耳塞,一个眼罩(睡前一小时请勿进食);

2.坚持尽可能地同一时间入睡或起床,睡前还可以洗洗澡、泡泡脚;

3.最最有效的方法是——关掉手机;

4.健身,体验久违了的出汗的感觉,用锻炼来促进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高效工作。累,点燃的是新的运动憧憬。

症状2

想要开始工作,却东看看、西瞧瞧,始终进入不了状态……

药方:

1.没有工作状态的时候,就收拾整理;

2.清理电脑桌面。阅读过的文档、下载过的图片等无用文件,及时删除,重要文件归入相应文件夹;

3.顺便列一份简单的写作规划或者阅读规划。

症状3

忙于学校工作,孩子不与自己亲近,好不容易在暑假建立的感情可能之后又要面临生疏……

药方:

1.学会管理时间。用最短的时间或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忙中偷闲,留出时间享受亲情;

2.研究跟孩子更高效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提前适应。

症状4

怎么办,假期一眨眼的功夫就没了,还有好多假期愿望没有完成,好想不留遗憾……

药方:

不必刻意压制自己内心的愿望需求:抽空满足一下自己未了的心愿,在淡定自若中培育一份平静而美好的心情,期待着和新学期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