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作者:熊凤琴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6-06-25 人气:2252

摘要新颁布的中学生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作为一个崭新独立的内容,并把它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针对目前中学英语对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不够,提出应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观念, 树立新理念,利用多种途径,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文化渗透”,在阅读课文,听说训练,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增加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以期实现提高学生实际交流能力的最终目标。本文论述了跨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来提高他们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教学实践  跨文化意识

 

引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而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语言形式是否正确,语言使用得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语言使用的具体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简单地把英语的四会能力等同于交际能力,认为学生只要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就能顺利地与说英语的外国人交流。这种认识在我们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因素的现象比较严重,因而造成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了多年的英语之后仍对英语文化缺乏较深入的了解,以致于在交际时仍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便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

一、跨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又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交流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中国长期以来的语法教育、哑巴英语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虽然现在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但由于文化的影响,学生仍然不能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因此在语法教学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中西文化的教学。如果能将文化的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跨文化教育、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理解、容忍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免引起误解。 

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1.落实新课标、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理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更多地了解有关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方面的情况,全方位地了解英、美文化交际存在的背景知识。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中西文化差异对运用语言和交际效果的影响。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而在西方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因为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在西方问 How old are you ?时对方通常都会幽默地回答“It’s a secret.”在对待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 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 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 对于这样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如“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 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注意自我文化的意识与培养。

2.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氛围,全方位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非英语的国家想要学透、学好英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与交际的环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例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如英美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等下载相关信息和图片,一目了然地呈现给学生;)或让学生分组准备有关西方国家的艺术、历史、政治等资料,利用课前短时间予以讲解,从中体会辛劳的快乐;或鼓励学生阅读难度适中的英语文学原著,欣赏内容健康的英文原版电影或金曲,自己体味西方文化;或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诗歌背诵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更易为学生们记忆、领会和掌握。

3.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文化渗透

利用教材进行文化渗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跨文化意识。教师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跨文化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阅读课文、听力训练、日常口语、词汇学习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我们应该相信,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 行跨文化教育是可行的

(1) 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自然科学、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课文内容包括友谊、旅游、语言、地震、伟人、文物古迹、体育、音乐、文化、动物保护、节日、戏剧、科技、农业、卫生、幽默、主题公园等,课文信息量大,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读性强。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不但能反映目的语国家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而且能反映我国文化的民族特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教材中真实、地道的英语与学生所不熟悉的文化紧密相联。因此要充分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人教版模块二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阅读篇章中所展现出的场面非常具有代表性。文中描述了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的一幕,作为接待人员的被派往机场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参加会议的人们,结果会发现,他们会面时的神态和身势语各异,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编者以一种最直观却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将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通过对比,发现和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差异,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这种跨文化对比是文化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学生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另外,人教版模块三第五单元Canada “the true north”则将读者带到了真北方的列车上,与两位中国学生一同游历加拿大的美丽风光;模块五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回顾了英联邦的历史,并且介绍了伦敦的名胜古迹。学生可以从这些融入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同时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利用听说训练,渗透跨文化意识

我们的听力材料都是真实的语境对话,因此听力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文化意识的过程,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英语交际中哪些话题可以谈,哪些话题应该避免。如要让学生知道:年龄、婚姻、收入、家庭住址、经历、去向、信仰等都是与西方人打交道时应该避免的话题。例如,人教版模块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练习册中的listening task将日本的盂兰盆节、墨西哥的亡灵节、西方国家的万圣节进行横向对比,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让学生领悟到即便是来自不同地域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们,往往也存在着相同的思想寄托与情感需求,而他们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思的方式却又都带上了各自文化的烙印。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听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指导学生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发展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应根据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做出适当的反应,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而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对高中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要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3)在词汇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事实上,在我们认为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也有跨文化教育的空间。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词汇教学中西方文化介绍只是给他们提供了零散的英语文化信息,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相当于授人以鱼。这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的培养,能力的培养。老师这种融文化知识于词汇教学中的思路和方法恰似授人以渔。多年以后,学生可能忘记了老师所讲授的具体文化知识点,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下所培养起来的跨文化意识以及随之而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伴随他们终生。如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再如翻译You are a lucky dog. 在中国文化中,dog 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文化中dog 却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如:a clever dog(聪明的人),a top dog(身居高位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因此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教学中适时介绍文化知识对学习者词汇能力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进行词汇教学时切不可只注重词语知识,忽视其文化传承,也不可将词汇知识与文化含义分割介绍,要做到适时融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语法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那么在最为我们所头疼的语法教学中,有没有进行跨文化教育的余地呢?答案是肯定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再比如:汉语说:我想张博士明天不回上海。英语中要说:“I don't think Doctor Zhang will go back to Shanghai tomorrow.”而不能说:“I think Doctor Zhang won't go back to Shanghai tomorrow.”再如:别人问你:“You didn't win the football game yesterday, did you ?”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回答“Yes , we did.” 而不是“No , we did .” 。英语这种否定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截然不同。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因此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

 

结束语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他们理解英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教师正确地处理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有效地将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找出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与外语教学,2003
 [2] 陈国民《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
吴 菲、仲玉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

[4] 王晓文《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