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细胞的增殖”课堂深度融合研究

作者:陈小华 来源:教研室 日期:2020-09-15 人气:2427

陈小华

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不仅为学生枯燥的学习过程创设了更加新奇有趣的环境,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文以高中生物课堂“细胞的增殖”一节课为例,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深度融合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电子交互白板、iPad、教育资源平台等一些新兴的信息技术设备及软件逐渐地走进课堂,信息技术不断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理念。因此,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广大教师能否很好地具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的能力也将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专业技能之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不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颠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一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能真正地落到实处。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细胞的增殖”一节课为例,来探讨如何让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实现深度融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课前准备

精心设计一份课前导学案并上传到至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我的教学—课前导学,并推送到所在教学班,让学生对照导学案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中基础知识的梳理。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形成大致的印象,同时教师也可直接通过平台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

首先,通过PPT播放一组人胚胎发育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串,你知道一个我们体内大概有多少个细胞呢?而这么多细胞最初都来自一个什么细胞呢?那么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形成如此多的细胞呢?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通过自学检测发现,细胞周期的概念存在理解不够到位,有丝分裂的过程比较复杂,没有弄清楚。在有限的课堂中就重点讲解这两块。

2.重点解析

细胞周期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细胞周期的动画并结合课本思考以下问题:是否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的起止点是什么?细胞周期有什么特点?然后,利用网络查阅及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互动课堂—弹幕栏目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总结。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细胞周期的要点。通过互动课堂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是本课的重中之重。该部分知识较为抽象,而高一的学生逻辑思维还不完善,对于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提前在资源平台推送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的微课,利用动画和微课,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了整体动态的认识。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互动探讨进一步将强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认识,具体内容如下:(1)反复观看植物有丝分裂的动画,并结合课本描述,找出不同时期的主要特征。(2)重点关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形态变化。(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模式图(4)交流展示:请小组代表描述该时期的特点,其他同学对比自己画的图像补充或提问。最后,教师通过利用移动讲台中随堂拍照的工具将学生作品上传,通过“讨论”功能让学生进行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评价后,由师生共同总结有丝分裂分裂期各时期的特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学生产生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这比完全靠挂图、模型、教师的板画、学生的想象要有效得多。

3.难点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及DNA含量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本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首先,让学生利用卡纸和彩笔,小组为单位绘制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模型。教师利用利用移动讲台中随堂拍照的工具将学生作品上传,通过“讨论”功能让学生进行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随堂拍照功能可以简便快速的获取学生的小组成果,并且可以实现全班同学的互动,通过评价本组的有丝分裂模型以及他人评价,可以加深学生对每个分裂时期特征的认识。其次,再让学生利用制作好的染色体模型,将模式图转变为表格,讨论和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及DNA的数量变化,并将所得数据填写在表格中。最后,让学生将表格转化成曲线,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总结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进而绘制成相关曲线。通过模式图-表格-曲线转化,由具体到抽象,一步步推进对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和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使资源共享,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别人的方法和想法,并且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有趣、热烈的课堂活动中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4.在线检测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还设置了本节课相关内容的在线检测。在线检测后,教师可通过平台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哪些同学掌握得还不错,哪些同学对有些知识点掌握得还不够,这有助于教师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同学查缺补漏。

三、课后提升

通过资源平台推送有关有丝分裂的神曲让学生欣赏,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方便学生识记各时期变化的特点,让学生在乐中学。准备一份本节内容纸笔测验,并通过门口学习网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为后面的复习提供重要依据。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送导学案、微课、课后作业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动画演示和模型构建,随堂拍照,反馈评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细胞分裂的动态性和连续性,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四是利用在线检测等功能反馈和评价,既可提高教师试卷分析的效率,又可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效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信息技术不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环节中都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落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也不能盲目一味使用信息技术,要做到则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婷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结构[J].学周刊,2016.25.

2.姚元禹.信息技术深度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79.

3.陈文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J].学园,2018.19.

联系方式:福建省邵武市邵武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组 陈小华 邮政编码:354000  联系电话:1800509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