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万琳燕 来源:教研室 日期:2020-09-15 人气:3864

作者:万琳燕

工作单位: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

【摘  要】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的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 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物课堂       深度融合       教学反思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课堂教学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给生物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生物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知识的难点突破,摆脱落后传统教育模式。在网络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学生不必再过分依赖于教师,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要点,利用共享的网络资源化繁为简,让生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深度融合实例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进行深度融合,作为一线生物教师要不断探索、反思和实践。下面笔者借助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基因的表达 第1课时》为例,谈谈信息技术用于生物课堂的教学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学以遗传学发展史为主线,基于对基因本质的认识,进一步阐明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主要步骤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全面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以及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基础。笔者利用了信息技术,立足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学素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编排,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1  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预习方式,提高课前预习效率

笔者制作了微课《遗传信息的转录》,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同时也发布了相应的导学案和配套的课后反馈练习。通过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教学助手和家校帮了解每位学生做反馈练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疑惑。

设计意图   现在许多学生也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预习的方法欠缺,预习效果差。学生一般就是把将所要学习的内容从头到尾阅读一遍,看完书上内容好像全懂,也找不到问题,可关上课本全忘记,结果是低效率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预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转录过程复杂且抽象,学生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会影响后续的学习,为了将难点分散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在课前收集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情况的统计和分析,了解同学们学习微课的情况以及存在的困惑。根据存在的困惑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面对整个班级的同学,是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但在这网络平台上可以关照到这些差异性,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环节2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入新课

笔者先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上网查找有关“荧光猪”的资料,并从中挑选有效的资料,交流讨论“在紫外光源激发下,猪的口舌、鼻以及四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什么会产生这一奇妙现象?”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并从网络资源中挑选有效的资料,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培养学生搜集整合资源的能力,同时也可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3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笔者让同学们在讨论平台上分析讨论一则资料:1955年科学家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试验,当加入RNA酶后,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就停止了;再加入从酵母中提取的RNA,又重新合成了一定数量的蛋白质。接着请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讨论,写出相应的结论,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更有效地组织师生讨论提供了便利条件。课堂讲授与新颖的讨论形式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这种讨论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促进其开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合作小组,进行在线讨论、发表看法, 交流心得。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师生可以一起进行知识问答、交流谈心、专题探讨等互动式的讨论活动。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的分享,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教学环节4  探讨转录过程,利用flash课件,将过程直观形象化

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分步介绍转录过程,再播放相关flash动画来探究基因转录过程。

设计意图  发挥多媒体优势,将微观世界的DNA的转录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过程变得更加直观浅显易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5   利用教学互动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小组合作探究模拟遗传信息的转录,模拟荧光蛋白基因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将荧光蛋白基因的L2链作为转录的模板链,将转录所得的mRNA序列填写在“课内探究学案”相应空白处。 笔者利用移动讲台中的随堂拍照功能将学生成果上传,实时分享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进行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

设计意图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网络的实用性及交互性强等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适应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学环节6   进行网上在线测试,巩固教学成果 

笔者利用了平台上的在线检测,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习题并提交平台。检测结果及时呈现,学情报告实时掌握。根据平台统计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设计意图   目前,教育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巨大变革,推动这场变革的力量来自通信、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其中,网络测试就是以准确、高速、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了练习、测验过程各环节的高度自动化、科学化和教学反馈信息的深度挖掘。每位同学提交后就可以知道自己答题的正确率,教师也可以了解每位同学的答题情况。根据答题情况,学生和教师即刻相互交流分析,巩固所学知识点,获得进一步的拓展延伸和深入思考。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融合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把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良好的现代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核心素养目标。变知识传授为教书育人,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客体的承担者”,而教师则应“退位”到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地位。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伙伴式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放飞思绪,真正产生创新的问题。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深入课堂,观察了解每位学生,发现每个闪光点,及时解决每一个困难和困惑,对于课堂的偏差及时引导,使课堂成为心灵对话的舞台。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对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培养社会创新型人才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反思、学习和实践,不断改善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融合,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林晓丽. 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