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抽屉之于高中家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05-25 人气:2983

01

抽屉是家具,有分类、整理、收纳之用。抽屉,让家简约明亮井然有序。只有简约的空间,去掉杂芜,才能发现更多不曾注意的风景。

心理抽屉,是对自我心性和思绪进行整理、保密、推进、抽出的匣子。如果高中家长在家里为自己准备不同的心理抽屉,经常把自己的心绪归类到不同的心理抽屉中,整理收纳,推进抽出,含蓄理性,那么,教养孩子更能张弛有度。

日本设计大师仓俉史郎一生都对设计“抽屉”充满了兴趣,他的抽屉充满“保密、猛然的虚实性”,样式可塑性强,回应着内心的需求和体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等差级数状“悬浮在空中”的抽屉,将保密性的东西以等级数的模式展开,成为内心映像的诗学表现。现代家庭安置家当的时候,抽屉可以多备一些,灵活自如。

中国的传统社会伦理,是以“家”为圆心,推己及人,一圈一圈向外波动传导开去的。我们都希望把家庭建成一个绿色饱满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孩子在其中茁壮成长。“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清代学者戴震说:“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食以养其生,充之使长;学以养其良,充之至于圣照、贤人。”饮食解决身体的气血充沛,学习解决精神的理气充实。养育优秀的高中孩子时,贵在“大其心”,即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和认识能力;“精其心”,即提高认识能力以达到精准、精深。在温饱已经解决的情况下,“大其心,精其心”,需要家长分类整理收纳自己的心理抽屉,从而打理出家庭简约明亮井然有序的生态成长空间。

俗话说“养大孩子比养小孩子累心”。小时候,孩子对家长有敬畏和服从,整理心绪的紧迫性不很明显;到了高中阶段,教养智慧提升至“道”的层面,如果家长心绪散漫不加思索地对孩子随意表达评价、赞美、不满、要求、命令,孩子的反应往往在意料之外,家长的情绪也会因猝不及防而被“噎住”。家长多层次的经验心绪如果善用心理抽屉加以虚实的保密,可以避免孩子肤浅化的误解。家长能从不同的心理抽屉中抽出观点,组织策略,家庭教养效能感更强,所以,高中家长把随性的想法整理到自己的心理抽屉,有备无患。

02

孩子到了高中,长大未成人的多重性表现出来,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在权利的享有上是青年,在义务的履行上是小孩。时而很依赖父母,时而变脸高喊自己的权利,家长被孩子情绪带着走,挫败感强。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家庭亲子关系模糊,父母没有把自身的心绪整理清楚有关。

从明确亲子的界限和关系角度,高中家长可以创建自己的三类心理抽屉:

心理抽屉第一类:自己的事。大致有七个抽屉:其一、自我的身体保养;其二、自我的品性修养;其三、自我的工作事业;其四、自我的家庭事务;其五、自我的财富管理;其六、自我的知识能力;其七、自我的兴趣爱好等。为人第一要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在天地之间把自己安置得妥妥的,不假外求。依赖之心攀比之心得失之心都是需要清理拔去的杂芜。一个人走在路上要稳当谨慎,如果走路都要摔跤,痛苦只有自己承担,总不能走路都要别人扶着,摔跤都要别人帮痛吧?

心理抽屉第二类:别人的事。大致有七个抽屉:其一、孩子的成长进步;其二、配偶的身心愉悦;其三、父母的颐养天年;其四、亲戚朋友的事情;其五、师长同仁的事情;其六、单位组织的事情;其七、邻里社区的事情等。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结,是情有所托心有所依的重要支点,我们奉献于他们,他们塑造着我们。“别人的事情”或浅或深地关联着我们的生活,利他是重要原则,我们的幸福程度往往来自人际交往的和谐开放程度。平等、尊重、信任、友善、公平、诚信、敬业、自由等是社会相处的核心价值观。

心理抽屉第三类:天下的事。大致有七个抽屉:其一、国家大事;其二、宇宙自然;其三、地理环境;其四、历史人文;其五、科技潮流;其六、时事热点;其七、国际社会等。天下的事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背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心天下的事,既能让我们找清楚自己的坐标定位,看明白事物的发展趋势,又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共建共享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以上三类心理抽屉的抽出与收纳,分别对应的任务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家长时时整理自己的心理抽屉,条理清晰,在家庭教养中不随意散漫,谨言慎行,孩子往往不至于肆意越界,哪怕偶尔有过,过也能改。

03

高中家长怎样整理完善自己的心理抽屉呢?

一是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

不同心理抽屉的更新,都需要时间和精力,我们需要做好轻重缓急的取舍。高中家长引领孩子时,是生命文化的滋养。没有完美的父母,没有完美的孩子,但有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家庭相互包容,同修同练,孩子不断学习进步,家长也不断学习进步,这样的家庭使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中家长的学习,重在悟“道”。林格先生认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提升人的内心高度。如果一个人的心在高处,这就像山巅上的一棵树,太阳出来,也先来照耀他、照顾他。人心的最高处是——道心。什么是道心?需要在无数多的挤压、痛苦、挣扎中去切己体察,才能悟到。”

偏重“道”的层面,不是没有“术”和“器”,而是如果缺乏“道”,这两者都容易跑偏。而且“术”和“器”是需要讲条件的,事异时异,我们家长需要的,是道心的印证与加强。内心高度上去了,教养的策略方法和载体,家长开动脑筋不难找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二是反思。行成于思毁于随。

反思,是将已经发生的事情分解成不同部分和环节,分别加以研究,通过总结经验或者记住教训,以便更好指导未来行动的思考。反思的过程,就是心理抽屉的整理、收纳、抽出的过程。

书面反思是最有效的途径。有的家长用日记的方式,有的以手账叙事的方式,有的家长会将自己反思的记录私下给我看,这些用书面文字表达的反思,其深度和系统性是家长建立心理抽屉最有效的方式,最能增强父母效能感。

口头反思是最便捷的途径。交流,就是口头进行的反思。交流的人,往往报着开放的态度,坦然地接受自己,并寻求改变。我们将事情的经过叙述出来,可能自己不一定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但是在同一个社群中,大家可以帮助分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交流中,我们已经整理好了自己的心理抽屉。这是我们的“粉笔灰灰家长沙龙”暑期解忧夜话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三是行动。业精于勤荒于嬉。

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这样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都不错。家长行动麻利,再忙也不忽视孩子的教育,行胜于言。清华校长梅贻琦,人称“寡言君子”。其妻韩咏华在《我与梅贻琦》书中写了一个小细节:梅先生在家里很少说话,对孩子的教育很注意,从小不让他们挑吃。吃饭时,一个孩子一个盘子,把菜分给他们,说:“你们把自己盘里的菜都吃完,喜欢吃的,爸爸再给你们添,不喜欢的就不给了。”孩子们觉得条件不高,就把分给的菜都吃掉,从小养成不偏食的习惯。因此,孩子们都能适应后来在昆明那段清苦的生活。

前天,我收到一位家长的短信。她说:“那天跟您语音后,我有一些反思写给了儿子,儿子也给我回了一封信,还是想要手机,我也基本同意。他爸爸出差回来,他跟爸爸提了想换手机的想法。爸爸说,所有想要的都需要付出努力,我们成年人也如此。如果能够一长时段都自律,我们觉得换手机也可以。所以,他们约定,如果整个假期都比较自律,我们就同意他换手机,但只有约定的时间才可以用。

我们一家三口平静友好地达成了协议。

这段时间,他表现还不错,按计划学习,比较专注,也能帮助我们家务,听得进我们的建议。

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和爸爸原本就普通平凡,我们也能接受儿子的平凡。”

我觉得,这位家长的心理抽屉建设得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