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家风赓续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04-01 人气:3969

——清明时节话家风 传承弘扬好家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 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他是将生和死,悲和欢放在一起的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杜牧这首诗中“欲断魂”是对逝去生命的悲伤和感怀,这是一种值得尊重的情绪。而“杏花村”是每个人生命意义的延续,让我们看到的是美好和希望。

放牛娃.png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亲爱的家长朋友,在这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刻,我们就和大家聊聊清明节我们如何带着孩子一起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清明节要带着孩子去祭祖

       为什么带着孩子去祭祖呢?我打个比方,如果把一个家族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棵大树的根,父母就是这棵大树的枝干,孩子就是这棵大树的果实。果实要获得营养成长就要靠根源源不断的供给。我们带着孩子去祭祖,就是让孩子与祖先连接,让孩子汲取祖先给我的精神营养。俗话说得好,不忘来处,

祭品.png

       友情提示:破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祭祖。疫情形势严峻,大家出行做好个人防护,避开出行高峰,不聚集,带口罩,勤洗手。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

清明节可以和孩子谈谈生死

        中国人对死亡是很避讳的,导致很多孩子十几岁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曾经有新闻报道过一个11岁的男孩带着他9岁的妹妹从楼上跳了下去,原因只是想看看自己跳下去会不会“死而复生”。其实只有让孩子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他才能知道生命的珍贵。但是很多父母和孩子谈论生死不知从何说起,大家不妨带孩子看一部叫《寻梦环游记》的关于亡灵世界的温暖电影。您和孩子或许会在那里寻找到答案。提醒家长朋友们和孩子谈论生死的时候不要用“替代词”,不要使用“睡着了”“离开了”来代替死亡,这样不利于孩子真正理解死亡,还可能导致孩子害怕睡觉,害怕和家长分开,从而产生分离焦虑。

清明节带孩子去踏青

       带着孩子去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春光。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与春天这朝气蓬勃的季节对话,让孩子们和春天尽情“约会”吧!踏青活动不可或缺的道具就是风筝,让孩子在春风中奔跑,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是不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提议呢!

踏青.png

清明节可以带着孩子去种花或是植树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连小草都在春风中再次成长起来,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生命就是这么顽强。让孩子亲手种下一束花或是栽下一棵树,然后在孩子的精心照顾下茁壮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喜悦。

      种花植树.png

     《论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重的对待亲人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人民的道德就会变得淳厚。因为心存祖先的人,一定会善待在世的父母和亲人,善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