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饶干东、游佳莹 来源:教研室 日期:2014-12-31 人气:5149

关于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省级课题).doc


课题名称

《关于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课题级别

省级

课题负责人

魏冬英

课题参与人员

饶干东、游佳莹、吴雪芬、张明康、彭彦、温暖宁、潘双喜、李海芳

 

课题简介(申报、立项时间;目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等)

1.       申报时间:20145

2.       立项时间:201410

3.       申请立项论证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1.11微时代对教育改革的需要

微课程源起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的 “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即微课程)。一般5分钟左右,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工具,根据所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需要的知识。

一方面,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不仅无法顺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模式,难以满足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因带宽和网速的原因,造成了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浪费。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带宽的加大,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猛地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的出现,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对于移动学习时代的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我省关于微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

1.12学生在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需要

    

2011年福建省质检学生思维方法的得分图表分析表明:演绎思维和推理思维在地理试题中占据重要地位,考生在空间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上表现的较为理想,在推理思维上表现的较差,而推理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校地理组对对500多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也证实:有70.2%认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很一般;有65.8%的人认为在考试中是因为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丢失分;而因为审题、思维、分析和表达的逻辑能力不足而丢分的人数分别占128%       165%479%228% ;而对于“是否会对地理教材内容(例如区域地理部分)进行比较?”只有56%的人经常做、215%的人有时做、366% 的人偶尔做、363%的人从来没有做这项工作…… 针对我校学生答题时因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而丢分情况多有发生,全校地理教师认为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1.2意义:

1.21有助于落实新课程地理理念

具备清晰的条理进行逻辑思维,是落实新课程“重视对问题的探究”的地理理念需要,因为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才能进行探究而得出新的结论。

1.22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现代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方式,但并未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也有助于改变教师课堂过于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而摒弃传统教学的优势的现象,从根本上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1.23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

不同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基础和经验等不同,对应的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课标、教材,开发微课程资源、采用恰当的方式组织有效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课前、课后的自学能力。微课程学习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逻辑思维的微课程学习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发现问题——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创新思维——与师沟通——总结提高。逻辑思维渗透于一切创造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过程形式与创新、创造过程密切相关,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运用逻辑思维对创造成果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在创新活动中的关系具有衔接关系、互补关系、转化关系。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推理与论证,需要有个性的个体,需要自我构建和突破。

、研究目标与内容

2.1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团队的建设,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强化教师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有效选择与生成能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本校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课堂内外学习效果,减轻学生的负担。

. 2.2研究内容

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包括微课内容选取的逻辑性、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的逻辑性、微课应用的有效性。

本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基于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地理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我校地理教研组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课标的逻辑性分析与评价研究,力求对课标整体解读细化。

微课内容选取的逻辑性、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进行深入研究。

微课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的逻辑性,力求建立与人教版必修1和必修2教材配套的适用微课,以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课外学生利用微课的学习模式。

建设校园地理资源库,探索多媒体在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结合不同的知识载体进行校园平台与微课程的学习模式如何结合的研究。

三、预期创新点

3.1研究内容角度的创新

课标整体解读细化及教学内容逻辑性分析与研究

适宜和需要制作微课的内容有哪些?

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微课教学设计

如何组织和呈现微课程学习内容逻辑性?

如何确保微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有效性?

3.2研究方法的创新

 定性和定量的有机会结合,特别是结合典型案例做内容分析法和叙事研究.

3.3研究成果的表达力图有创新:除了常规的论文外,更多的是与课时配套的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视频、课例及有效性评价工具的创新。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4.1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有效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及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辅以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和活动实践的方法,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实施。

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关于实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性依据和可借鉴的资料。

经验总结法:目的是结合本校实际与本课题有关的实践经验进行筛选,从中提炼出一些符合实际且可操作的措施,为建立我校实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行动研究法:以创建实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为研究目的,以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动态性研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4.2技术路线

查阅资料——定研究课题和教学实践—外界干预(理论学习阶段——明确目标——理论解释——模拟行为操作)——自我干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学生应用微课程学习实践——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4.3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

课题申报:2014年3月——2014年6月

查阅资料与理论学习2014年3月—2014年12月(为课题研究做前期准备)

微课制作:2014.3——2017.7

校园平台的建立与微课程的学习模式的研究:2015.2---2016.10

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2015.2---2017.1

外界干预(理论学习阶段——明确目标——理论解释——模拟行为操作)2016.10---2017.7

自我干预为主,外界干预为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2016.10---2017.7

课题总结与撰写论文:2015.10---2017.7

已获得课题

研究成果

目前还在开展中。